【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蛇年迎春,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113年研發成果豐碩,涵蓋智慧農業、花卉育種、生物防治、園藝治療與食農教育等領域,臺中農改場精選五大技術亮點,包含MR智慧學習、文心蘭新品種、創新生物防治技術、園藝治療應用及食農教育推廣,並於今(19)日舉辦記者會,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楊宏瑛簡報,與各界分享最新研發進展及產業應用成果。

臺中農改場開發數位化教材,應用MR技術打造智慧學習環境,提升農業技術培訓成效。其中,「中耕機保養數位化教材」透過3D立體模型與MR技術,模擬6項基本保養技能,幫助農友降低維修成本。此外,「葡萄枝條修剪數位化教材」讓學習不受季節限制,並可反覆練習,提升果園管理技術。

臺中農改場育成切花及盆花兩用之文心蘭‘台中6號-美夢’,該品種為全新豹紋花色,並帶有高貴紫紅裙擺,花朵鮮明,且明顯大於市場主流品種,對偏好大花的美洲市場極具潛力。新品種花梗長度約64.4公分,適合作為切花使用,且切花瓶插壽命達9天,盆插觀賞期長,若作為盆花的觀賞期更可達30天。目前該品種已申請國內品種權,並與業者洽談授權,可望成為市場新秀。
臺中農改場研發團隊開發貝萊斯芽孢桿菌Tcb43及淡紫菌TCTeb01,分別針對胡瓜白粉病、炭疽病及荔枝椿象等病蟲害展現顯著防治效果。TCTeb01更對南黃薊馬、茶角盲椿象等害物具防治潛力,並突破蟲生真菌製劑的儲存瓶頸,可常溫保存6個月,未來將推動技術移轉與商品化,以提供農友防治病蟲害之新選擇。
臺中農改場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合作,透過園藝治療輔助思覺失調症病友恢復社會功能,並提升手部精細動作。園藝課程提供病友感官刺激與創作分享機會,並營造百坪療育庭園,提高專注力與自我照顧能力。該計畫已成功協助2名病友順利就業,重返職場。
臺中農改場為推廣食農教育理念並提升全民對均衡飲食與營養的理解,推出「智慧餐盤」數位教材,以六大類食物為核心,透過RFID技術與視覺化設計,讓使用者輸入個人資訊後,自選食材組合餐盤,即時顯示營養與熱量建議,透過互動學習方式讓均衡飲食觀念更直覺、更有趣。
其中亮點之一針對新型蟲生真菌於病蟲害防治成果與製劑開發,臺中農改場助理研究員羅佩昕表示,一種新型蟲生真菌對荔枝椿象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當荔枝椿象接觸到這種真菌後,真菌會侵入其體內,最終導致荔枝椿象死亡。我們的目標是開發這種真菌,並將其應用於防治荔枝椿象,替代傳統的化學農藥,並對環境更為友善。
羅佩昕指出,這項研究主要針對荔枝園及龍眼園的防治,因為蜜蜂在這些園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環境的生態平衡至關重要,而此次開發的重生真菌對蜜蜂無害,因此能夠在防治害蟲的同時,保護蜜蜂,達到生態保護的效果。
羅佩昕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將這種真菌製成類似化學農藥的包裝,讓農民能夠像使用化學農藥一樣進行稀釋後噴灑在荔枝或龍眼樹上。最佳的防治效果是當真菌直接接觸到荔枝椿象,但即使真菌散布在空氣中或枝條上,也有機會附著在經過的荔枝椿象身上,進而侵入其體內並導致死亡。初步田間試驗顯示,這種真菌的防治效果可達86%,效果非常理想。
羅佩昕說,另外,羅佩昕指出,平腹小蜂主要防治荔枝椿象的卵期,而我們研發的蟲生真菌對荔枝椿象的弱蟲和成蟲均有防治效果。因此,這兩種防治方法可以相輔相成,形成全年無害且有效的綜合防治策略。
- 閱覽《互傳媒新聞網》提供您最新消息、多元資訊。
- 追蹤《 互傳媒IG 》美食、旅遊、影劇,攏抵家。
- 訂閱《 互傳媒新聞HOO MEDIA 》,youtube記得開啟小鈴鐺。
- 追蹤《 互傳媒HOO MEDIA 粉絲專頁 》,有好康抽獎不錯過。